(焚奈斯) 反佛鬥士
2010/11/19 12:21

反佛鬥士

分類:昂貴的陽光
2010/11/19 00:38

范縝神滅論

人傾盡家產去拜佛求僧

然而那些糧食卻被無所事事的眾僧吃掉了

大量錢財都流進了寺院

社會上到處都是壞人

但卻沒有人去制止

人們都在稱頌

『阿彌陀佛』

 

  根據史料記載,佛教約是在東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並先始於洛陽。則漢末曹魏時期,在河南地區真正得到初步的傳播。進入西晉十六朝時期,由於當時國.貴族及社會影響,更進一步展開迅速的傳播和發展,於後北魏時期快速達到所謂空前"鼎盛"。

  奈斯我最近研究史料發現,南北朝時期佛教的陣容相當驚人,以南朝梁武帝為例,該時期甚至是奉定為國教,並且梁武帝更是投心捨身,先後於西元527年.529年等幾次捨身盾入空門,第一次約三天,最後一次約莫39天。堂堂一國之君不為社稷而如此荒唐胡鬧,但,百姓竟也毫無意義盲目跟從。這結果反倒是累了大臣,梁武帝每捨身一次,朝廷便得花大筆金錢贖回,這錢花在刀口也就算了,還偏不是,偏偏送給這些倡導禮佛的金光黨。既然梁武帝如此好佛,想當然這國家大事必是荒廢怠惰,不早朝不攝政簡直是家常便飯。說到這,奈斯我就順便跟各位透視一下梁武帝。根據史書記載,這梁武帝早年無子,於是冊立其姪子蕭正德成為義子承後,但是,故事就是這麼巧,偏偏讓梁武帝中年給生了個兒子取其名蕭統。狀況有點尷尬,回到嫡傳問題,想必定是讓其子蕭統繼承大業,而為安撫其姪子蕭正德,最後卻只賜封個諸侯封號。看到這,暫時先回到現實,這種爛劇情類戲劇常常在演,以現今推斷,這蕭正德肯定不會罷休。這下好了,梁武帝其子蕭統順理成章入主帝位,不過當時於朝廷於社會,早因梁武帝的風風雨雨搞的矛盾重重,那接下來的發展按照劇情可就精采了,且讓奈斯我和各位看倌站高山看虎相鬥吧。

  由於蕭統的繼位導致蕭正德心生不滿是必然的,不過蕭正德本身臭名在外,亦曾投靠北梁後再回南梁,但是梁武帝卻也始終沒放棄他。真是孽緣啊孽緣,因為梁武帝蕭衍一時的婦仁之心,導致最後結局竟是悲劇收場。故事不會停止,悲劇才正要開始上演,接下來由蕭統統治的南梁發展並未如預期順遂,抓著這矛盾把柄的正是圖謀叛變的侯景。此時的侯景悉知單靠一己之力是行不通的,況且在沒有正當反謀理由下是無法建構出動機的。不過,正所謂天從人願,侯景抓準蕭正德內心的想法,這蕭正德似乎也難得覓尋知音般,於後兩人便共同策劃圖謀叛變之大事,且侯景也答應事成之時即讓蕭正德登基穩坐帝位。奈斯我說過,這樣的劇情通常都很芭樂,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蕭正德啊蕭正德,"螳螂捕蟬而黃雀在後"啊!

  果不期然,由蕭正德與侯景合作共謀的大事,終於如火如荼的大肆展開,並於境內連克城池數座,蕭統統治的南梁政權瞬間瓦解。最後,強勁的攻勢終於抵達,這退位的老皇帝也總算嚐試到濱死臨頭的滋味了。但是,各位看倌啊,這老糊塗真的是信到發癲了,居然還躲在建康城內的淨居殿等死。由於蕭正德勢在必得,所以引池湖之水落下一計水淹建康城,這一戰可漂亮了,城裡內外大水淹沒,無人可得倖免,不過這梁武帝只好也就順勢把自己關在地勢居高的淨居殿。漫長的幾天等待,大水也漸漸退去,蕭正德與侯景所率之叛軍正式攻陷建康城,入城即展開掃蕩殘餘抵抗軍力,而在掃蕩的同時也來到淨居殿,終於,蕭正德發現老皇帝的所在。餓了幾天幾夜,氣虛體弱的梁武帝那還能有所抵抗,見其蕭正德只是微微開口用力勉強說了一個字:蜜,蜜!語畢,終於撒手人寰。西元548年蕭正德正式登基帝位,隔年西元549年侯景用計謀殺篡位。

  梁武帝的一生就是偏好禮佛,如此悲劇般的收場或許是梁武帝始料未及,但,在生之時若然接受范縝的諫言,而梁武帝又不帶頭批評攻擊,那麼奈斯我想,或許這些事就不會發生,畢竟,身居其位則應居其職啊!

  繼續話題,佛教盛世持續來到北朝中後期,由於在階級確信制度下的支持與擁護,陣容越見龐大,並且漸漸形成了獨立特有的寺院經濟和特殊浮誇的僧侶地位階層。根據部分史書記載,北朝中後期短短一百多年,歷齊.魏.周共十一帝,但史學家研究發現有件怪事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十一帝中已知有十七位帝后紛相出家為尼,是什麼道理緣故導致,實是令人匪夷所思。而北朝時期在史書令一部分亦有記載,北魏時期十五位皇帝(連同西魏),通通都倡導佛法,並且大興譯經.造寺及刻像。這也難怪,魏晉南北朝時期動亂不斷,各地連年爭戰,許多百姓內心早已失去依靠,所以才能讓這金光黨假以宗教名義入主。

  北朝當時為何帝后會紛相出家為尼?據後來史料學者研究,原因相當多,一是相互爭寵失利,二是朝代轉移或政權交讓下的犧牲品,三是自願。這三者算是讓現今多數學者較為支持與採信的說法。以第一種說法作解析,在當時攀權附貴的時代,相互爭后之事在後宮裡,向來熟事者早已司空見慣,想當然得利者往往會想盡辦法除去失利者,於是寺廟便成為最佳放逐處,但也別小看寺廟,既然會收,看來就一定有其好處存在。則第二種說法來講,朝代轉移及政權交讓也算是一種屢見不鮮的狀況,一但該朝滅亡或有所謂承後問題時,就會遺留下前朝時期之帝后,如果是朝代轉移,或許這些帝后可能還有機會可以納入新時代主政者之編制,但多數都會在帝王駕崩或者退位的情況下出家,至於是什麼原因驅使,待候再由奈斯我再跟各位看官慢慢解釋。這說到第三種狀況自願說,奈斯我個人覺得是讓人最不感意外卻也是最富詭異的說法。以當期來講,說自願捨身其實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梁武帝就是個死命相信金光黨的例子,不過要脫離這種操權弄貴的日子,其實還是有相當一定難度存在,但捨身之帝后為何得以接受?其中奧妙可說是與上述第二種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故留待等下一起說明。可是這自願說,仍然是有其真正誠心之表現者存在,像北魏時期的帝后胡佛氏與若干氏就是最佳例證(奈斯我記得有四位,不過尚有兩位剛好讓奈斯我給忘了),則北魏之帝后皆於長安出家為尼。當然這十七位帝后之出家說,嚴格說起來,綜合以上來講,其實奈斯我覺得每種說法都可信,只是在於這後代子孫如何做考證與判定,當然尚有其他學者提出相關意見,不過終難逃過這最後考證下的大結論。

  試想,在當時佛教如此"鼎盛"的時期,佛教初始的洛陽城裡所奉養之僧人竟然為數多達約莫三千人左右,建造之寺院也不惶多讓的在當期高達二.三百座,如此浮誇的數字經過考證下真的是相當讓人咋舌。其實最最最糟糕的還是其上奈斯我所提到的一個問題,根據史料記載中,由於當代朝廷的大力奉養下,造成寺院獨成一種無人能控制的體系,且在經濟及地位上也開始有所謂較為明顯的區分。誰造成的?奈斯我也只能說,個人造業個人擔。以上種種問題,終於讓寺院體系的僧人們各各成為一隻大肥貓,因為寺院擁有大筆土地財富,並且完全不經營生產,只藉由土地出租或依附農民,並且開始學習經營商業,"發放高利貸"等,剝削更廣大的勞動人民使之寺院聚集更大量的財富。

  但是,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肥貓也不是一天就癡肥的。請各位看倌跟著奈斯我先回到出家說的段落。正如其前段之說明,為何帝后紛紛相偕出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權利與貴族的象徵早已悄悄轉移至寺院當中,正如奈斯我的詭異之言一樣吧,雖然某些帝后在外已名不如實了,不過其身所擁有之財富尚屬驚人也亦非一般貴族可比擬,再者,其名雖在外無實,不過,於寺院內可是尚有其對外之知名度。整體嚴格看來,這些金光黨日積月累週而復始的不斷吸收下,小樹早就變老喬囉!所以說這些帝后出家到底是名義上還是實質上,可就請各位看倌睜大眼去自行評斷吧。不過,理念不同者或許還是會說這些史學家考論不公正,其實人家學者這方面也早猜到這些愚知的笨蛋還是會傻傻的相信所謂造神運動下的誘惑,現在,就讓這些史學考證者一次就打醒你們這些笨蛋吧!北朝時期,收容最多帝后的寺庵是哪,就是北朝時期最有名的"瑤光寺",據史書"眀載",當期寺庵中有為數極為大量之宮女可任寺庵中之帝后役使。既然是出家為尼,那麼請給奈斯我一個合理的理由,解釋為何出家要附帶宮女?整體結論看來,奈斯我還是覺得這些帝后根本不像去出家,根本像去避難,亦也是尋求令一歡樂地境才是。

  追根朔源,一開始佛教的進入及傳遞方式根本就是個錯誤,而且錯的離譜,結局及延續傳承的錯誤觀念部分對於原創者我想這也大概不是其根本之原意。不過人就是這麼"充明",遇強則強,遇弱則即屈,不騙這些無知眾民,難道整團金光黨帶去喝西北風啊,所以說,別傻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歷經時代變遷,現今的這些金光黨可也利害多了,懂的去申請成為財團法人合法斂財,更利害居然是還給你張發票順便可以扣税呢,搞的像買豬肉還送你青蔥一樣超級划算,不過,這兩者的關聯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只有多數的笨蛋還是不明事實不斷迷信,而且現在青蔥也變貴了,誰還要送你啊!

  其實范縝的《神滅論》在當期的確是造成極大的話題與抵制跟撻閥,不過醉心於迷思者往往是看不清眼前的事實。說來人真的是很可笑,一但有如此令人無以接受的事實浮現,總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回應亦或抵抗,不能用自身公正與客觀的方式反向思考,與其寧為天下一般人皆是,而非寧為天下一般人皆非。正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度,范縝為破除迷思的破壞與傷害,用了真真正正的態度從容面對,但,也就是在同期,亦有愚知者著《難神滅論》,且在梁武帝蕭衍的支持下進行一場辯論論戰,結果不用說,各位看官應該心理也有個底了。千年過後,現今依舊存在這樣的現象,好比奈斯我之前接觸音樂後才發現造神論的嚴重性,至於這部分就讓奈斯我跟各位看倌賣個關子吧,於後,奈斯我會在"就是卡到音"專題裡再跟各位祥敘。


反佛鬥士介紹

范縝450年510年),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羊冊鎮古城一帶)人,南朝唯物主義無神論者

晉安北將軍范汪六世孫,祖父范璩之,曾任南朝宋中書侍郎。范縝初為寧蠻縣主簿,升遷為尚書殿中郎天監六年(507年)被召為中書郎。天監六年他以驚人的勇氣著《神滅論》一文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反對當時藉助政權力量以勢壓人的佛學,證明物質是實在的,精神是附生的。范縝的《神滅論》一出,「朝野喧嘩」,曹思文作《難神滅論》「秦穆公七日乃寤,並神遊於帝所,帝賜之鈞天廣樂,此其形留而神逝者乎。」,蕭琛作《難神滅論》引「杜伯關弓」、「伯有被介」故事駁之。

梁武帝蕭衍是一個信佛之人,作《敕答臣下神滅論》,命令他放棄觀點,不要論戰。組織僧俗六十多人發表文章對范縝進行圍攻,王琰則痛斥范縝:「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范縝巧妙地回道:「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

 

 

 

反佛鬥士范縝個人介紹資料感謝"維基百科"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寶】 的頭像
    【寶寶】

    天堂寶寶【靈蔭堂 陰界靈體俱樂部】拜鬼 人之常情 事之常理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